027坐而论道-《隋唐大主宰》
第(2/3)页
“这是什么话,我又不知道你具体做了什么,有什么可以给你保密的,呵呵,还是让公子替你保密吧。”魏征微微一笑。
李向震惊了,这个魏征真的是厉害啊,这么短的时间里已经观察到了这么多东西,而且这份看人的本事就是常人所不及的。
“既然都是要到书作坊的人,大家就是一家人了,过去的事情就算过去了,到我这里了就重新开始吧,没有谁再会提起以前的事了。”李向一句话便把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了。
刘弘基这会儿才真正认识到魏征的厉害,从心里有种敬畏了。
“好了,公子还没有回答我刚提出的问题呢。”魏征对着李向说。
“既然先生问起来了,我便说说吧。”李向一撩衣襟站了起来,走到书房中央,想了想才说道:“先生刚才这个问题是几种问题的结合,我一样一样来说。”说着伸出手指开始数:“其一,先说朝堂,现在的朝堂上有几种力量,关陇世族的势力在陛下三征高句丽之后,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,但他们在地方上的势力还是很庞大的,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愿意,他们还会扶植一个人来取代陛下,这就是陛下为什么不顾所有人反对坚持要对高句丽开战的原因;另外山东士族在文帝时被大肆打压,虽然陛下现在努力的扶持山东士族进入朝堂来抗衡关陇世族,但还远远不够,现在朝堂上也只有裴家的裴矩裴蕴二人,还是无法来抗争的。然后还有其他各地的小世家,他们的力量也不可小觑,比如现在的晋阳李家,晋阳王氏,博陵崔氏,范阳卢氏,假以时日他们这些家族都会崭露头角,到时候就会是各大世家的天下,陛下怎么能安心,最重要的是陛下子嗣单薄,原太子杨昭已逝,次子杨暕骄横任性,无大才,不堪重用,三子杨杲,今才八岁,年岁尚小,陛下怎能不担心。”
李向说完,又看看魏征道:“至于地方上,那更是混乱不堪,一征高句丽时,山东便开始有人造反,二征高句丽杨玄感反,三征高句丽全国造反已达十多处,这是官逼民反的后果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要反,征讨高句丽死去几百万百姓,再加上开挖大运河,百姓的生活和生命都得不到保证,只有反还有一口饭吃,所以才频频造反。再来看这些起义是从齐郡、清河郡、平原郡等地爆发,这些地区是北齐的核心统治区域,民风骁勇彪悍,北齐遗臣极多,对朝廷普遍不满,像刘霸道、孟让等人都是,所以朝廷的第二大威胁便是北齐遗民。”
“另外各地起义中不仅仅都是农民,有很多都是朝廷的将领参与其中,他们熟知战术,懂得兵法,这些人才是朝廷很难镇压起义的主要原因。”
说着李向看看刘弘基又道:“像弘基兄这样的武将居然还有时间坐在我家的书房里,可想而知现在朝廷在用人方面有失败。朝廷的用**计被这些世家所掌控,那么后果就是这些世家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,到一定阶段,就是陛下也奈何不了了。”说着又看看魏征道:“魏先生这样满腹经纶的大儒只能屈居我这个小庙里,也实在是委屈了,不过正因为天下有许多像魏先生,像弘基兄这样优秀的人才,大隋的天下还会有太平的一日,只是到时候陛下到底姓什么,咱们就不得而知了。”
李向这些话,说的不好听点儿就是造反的话,他敢在这两人面前说出来,本身就是对这二人的信任,另外他也想看看这两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,要是有的话,那他将来的打算就好实现了。
魏征和刘弘基都是吃惊的听完李向分析的形势,坐在那里一言不发。李向也没有去打扰他们,只是静静的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,默默的看着。
好一会儿刘弘基才反应过来,站起身对李向一揖说道:“李公子,算我有眼无珠了,早先还对公子有些瞧不起,听完刚才的话我知道自己和公子差的太远了,我刘弘基在这里向公子保证,从今日起,我就是公子你的人了,刀山火海,任你调遣。”
说着便撩衣袍跪在李向面前,李向慌忙站起身去扶刘弘基,可是刘弘基身材健硕,而且他自己也不起来,李向用了用劲儿还是没拉起来,便说道:“弘基兄你这是干什么?我们都是朋友兄弟,不要这样,你的心意我明白了,快起来!”
刘弘基这才站起来说:“在下说的都是实话,只要公子不赶我走,我就给公子当护卫了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