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668 章 天关早已习以为常,楚王服软,吴烈邀请-《儒道至上?我在异界背唐诗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词宋的每一次“惊艳”,于天关人而言都是守护的注脚。

    而此刻的兵圣阁客院,词宋正临窗而立,窗外的风雪落在他指尖凝着的淡金才气上,瞬间被蒸腾成白雾。

    “词宋小友!”

    一道沉稳的脚步声打破客院宁静,张文隆掀开门帘走进来,藏青儒袍上还沾着未化的雪沫,周身文道气息虽有些虚浮,眼神却格外明亮,“我从西楚王宫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词宋转身颔首,指尖淡金才气悄然散去,石月与商函也从书案旁起身,目光落在张文隆身上。

    张文隆走到暖炉旁烘了烘手,语气带着几分笃定:“楚王终究是拒绝了投降,但与我初见时截然不同,先前他拍着龙椅骂阵,如今却只是沉默着听完条件,最后只说‘容孤再想想’。这态度的软化,已是意料之外的进展。”

    “意料之中。”

    词宋缓步走到案前,为张文隆倒了杯热茶,墨眸中淡金纹路微闪,“楚王能在西楚动荡时稳住局面,本就是有骨气的君主。‘投降’二字于他而言,是辱没先祖的重负,自然不会轻易应下。”

    “但他也该看清,西楚没了兵圣阁助力,仅凭境内残兵,根本挡不住大梁的‘文韬阵’。态度软化,便是他内心动摇的证明。”

    “小友说得极是。”

    张文隆接过茶盏,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全身,“何况您在兵圣阁击败亚圣的事,已随着我的行踪传到了西楚朝堂。那些本就主张议和的大臣,拿着这事在朝堂上据理力争,楚王即便想硬撑,也得顾及臣子心思与民心向背。”

    词宋轻轻点头,目光望向窗外兵圣阁的方向,声音沉稳如磐:“我当日在演武场立威,本就存着‘震慑天下’的心思。既震慑孙致旧部,也让九州看清儒家如今的底气。待大梁与西楚真刀真枪交手,西楚战败的那一刻,楚王的‘骨气’便会换成‘保全子民’的考量,届时不用我们逼迫,他自会主动降书。”

    “与我所想不谋而合。”

    张文隆放下茶盏,抚须笑道,“如今西楚局势已定,我们留在兵圣阁的意义也便没了。明日一早就可动身返回大梁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